查看原文
其他

父亲节 | 抗疫一线的他们,平凡而伟大


父爱如山

每一位父亲

都是孩子心里的超级英雄



自广州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成千上万的医务人员、民警、志愿者义无反顾投入防疫一线。他们当中,不少人已为人父,或者即将成为父亲。

今天,是父亲节

让我们一起看看

抗疫中的父亲与孩子之间

平淡却又真实的感人故事


女儿出生那天
他在广州荔湾中南街道支援抗疫


5月28日晚,广州市公安局警察训练部连夜紧急部署,迅速安排第一批新警驰援荔湾区抗疫工作。

参加第一批支援的第61期新警常文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主动请缨支援高风险地区——中南派出所。支援一线期间,恰逢妻子的预产期。每次与妻子通电话,他都怀着深深的思念和愧疚,但是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无论如何都要到最前线去。”


6月7日早7时5分,一声啼哭打破清晨的寂静,一个“小仙女”呱呱坠地。那天,原本应该在产房门口焦急等待的常文博仍然奋战在抗疫一线。


常文博负责的执勤点是中南派出所下辖的海南村南丫路口,属于第一批划定的高风险区域。该区域城中村林立,流动人口较多,管控难度较大。常文博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做好封控卡口管理,耐心劝导群众居家隔离,并积极协助街道工作人员解决群众餐饮、就医等问题。目前,海南村因管控及时,居家隔离到位,疫情已逐渐得到控制。


常文博说:“希望这波疫情能早日结束,给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也能早点回家陪伴家人,陪着妻子一起抱抱女儿,给女儿喂喂奶,晚上可以哄女儿睡觉。”



作为父亲,他错过了女儿的出生;作为丈夫,他无法陪在妻子身边;但作为一名警察,作为党员,他选择了坚守抗疫一线。


坚守封闭小区的他
或将错过孩子出生的美好瞬间


王仕衍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诊科的内科医生。2021年6月对于王仕衍而言,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爱人的预产期正是这个月,他马上要当爸爸了。原本他计划要好好照顾老婆,一起迎接孩子的出生,孩子的尿片都由他来换,然而疫情不期而至。



6月3日,荔湾区芳村片区封闭式管理。

6月4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接到上级指示,立即增派骨干医务人员支援芳村。王仕衍得知消息后,主动要求前往医疗支援。科室主任考虑他的家庭情况,建议他放弃时,王仕衍坚定地说:“我住的地方就在芳村,对芳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我想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她。”


王仕衍(右3)


王仕衍到达支援地后,立即投入医疗保障工作。忙完手上的工作已经夜深,他脱下防护服休息,看见手机里爱人的未接来电,回拨过去,那边传来熟悉的声音:“仕衍,你注意身体,别累着了。我这边挺好的,不用担心我们。”听到这里,王仕衍强忍着眼泪:“感谢你的支持和理解。这段时间,我没在你们身边,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逆行出征的王仕衍将会错过他孩子出生时的美好瞬间,但在不远的将来,孩子望向他那第一眼时,必定能感受到父亲身影的伟岸!


即将成为父亲的他
在荔湾封控区域成为一名志愿者


自广州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荔湾区沙面街城管执法队员吴坤强一直奔跑在抗疫一线。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他支援荔湾区中南街物资保障工作过程中,遇上了该区域实施管控措施。而他选择成为一名志愿者,在抗疫最前线开展志愿服务。



最让吴坤强放心不下的是已经怀孕四个月的爱人。端午节期间,沙面街道党政和工会专门到他家里探望,送上党的关爱和娘家人的温暖。



或许,当他的孩子通过视频或图片,看到父亲曾经在广州抗疫一线奋战的身影,会为他感到骄傲的。


10岁女儿在日历本画圈等爸爸
“战斗多一天,希望近一天!”


“每画一个圈,就离希望又近了一天!”夜幕降临,10岁女孩小昕睡前照例拿出日历本,在上面又画了一个圈。


自5月21日以来,为加强疫情防控,广州多地采取封闭、封控管理,广大医务人员连夜赶赴支援。小昕的爸爸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医生廖壮文,也是医院此次驻点支援高风险地区——荔湾区白鹤洞街医疗支援队的队长。


“爸爸要出去和病毒赛跑了,可能有一个月不能回家。”任务紧急,6月2日,廖壮文接到出发通知后,便匆匆赶回家收拾行李,简单交代几句准备出门,没想到女儿抱着爸爸哭红了眼睛。廖壮文强忍泪水,想到一个主意,他拿出日历本,安抚女儿说:“爸爸战斗一天,你就在上面画一个圈,等画满了,爸爸就回来啦!”



尽管充满不舍,但爸爸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敢与担当,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为了鼓励爸爸,女儿提笔写了一封信:“爸爸,我十分想您!时常回忆您在家带给我们的欢声笑语;回忆您从厨房出来时,手中端着飘香的饭菜;回忆我们手拉手,在阳光明媚的早晨,伴着微风漫步……现在,听您在电话中那嘶哑的声音,看您在视频中那疲惫的身影,我真想马上冲到您身边,端上一杯热乎乎的水……但是,我知道,您挺身而出,是为了跑赢病毒,为战胜疫情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我为您骄傲,加油!”



“忽然觉得那个抱着我哭鼻子的小孩在一瞬间长大了!”凌晨一点,廖壮文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工作,脱下厚重的防护服,点开手机细看妻子发来的女儿手书信,朴实的话语,满满的爱意,令他感动又心酸,“说完全放得下家里,是不可能的,但关键时刻,看到一批接一批的战友义无反顾奔赴一线,我更应该担负起一名医生党员的责任。作为父亲,我也想成为孩子们的榜样,让她们为我而骄傲!”



上阵父女兵,抗疫三人行
 父亲对女儿的守护就是一路上有你


俗话说“上阵父子兵”,在这场疫情防控的硬仗里,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有这样的三人“父女兵”,爸爸陈荣泉是120救护车司机,两个女儿陈婉玲、陈裕玲分别是普外科和烧伤重区的护士,也是抗疫一线的护士,三人经常被大家笑称“红会父女兵团”。



自抗疫以来,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父女三人各自忙碌,从未在家里遇见过,只有偶尔采样出发或者回院刚好遇到爸爸开车来接送才能匆匆见上一面,连爸爸都笑称好久见不到女儿。陈婉玲说:”听到别人夸爸爸开车技术好,我既觉得骄傲,又会莫名心酸。”每次的匆匆一别,父女三人都会彼此道一句注意安全。


6月3日,陈荣泉接到新任务,要到荔湾区南片高风险区驻点,全线支援120救护车。两姐妹也继续坚持参加核酸采样支援。自那天起,父女间就没有见过面


父女三人,一直坚持在抗疫路上,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父女齐上阵
共同守护养老院


“你想好了?进来的话,短时间内就不能出去了哦。”
面对交警的疑问,沈盈欣答道:“我都做好了准备,行李箱都带着呢。”6月4日上午9时许,沈盈欣载着满满一车行李箱和为老人准备的大箱零食和药品,赶到了广州市荔湾区东沙街的广州市养和怡老院。


6月3日,广州市荔湾区东沙街被调整为封控管理区域。当天,已回到家中的沈盈欣又收拾行李到养老院,和身为院长的父亲沈适伟“并肩战斗”,共同守护院内的120多位老人。

随着疫情变化,沈适伟及时封闭了养老院,加强消毒,并停止家属探访,要求员工待在院里不要出门。

沈适伟陪老人家聊天解闷


“老人家身体本来就弱一些,只有他们吃好了,免疫力才能强起来。”3日下午,当东沙街被纳入封控管理区域后,一向沉稳淡定的沈适伟着急了。“米面油我们好准备,但蔬菜、蛋类、肉类这些不好存放的东西,没有办法储备太多。”他连晚饭也顾不上吃,和员工们分头行动,多方联系。“那几个小时我的眼睛都不停地看着手机,脑袋不断地想着各种办法。”次日凌晨2点,他终于跟一家有出入证的供货商谈好,对方答应白天就给他们送蔬菜肉类过来。


沈适伟说,除了他们父女俩,养老院的1位副院长、1位院长助理、1位医生、1位护士以及30多位护工都选择了留守,一同照料陪伴老人们。他们都相信,这段特殊的时光很快就会过去。

隔离结束与“临时爸爸”道别
孩子大哭……


近日,一名7岁男童小星(化名)在广州白云区松洲街独自徘徊,被街道送往附近酒店隔离,由于其语言和智力有障碍,生活无法自理,志愿者郑双龙担任其隔离期的“临时爸爸”,负责给他喂饭、冲凉,照顾其日常饮食起居。



6月14日,郑双龙和小星这对“临时父子”结束了14天的隔离期。当天上午,郑双龙陪同小星一同前往广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花一个多小时办理完相关手续,该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对小星这类残疾智障儿童提供照料服务。


临别时,他拉着小星的手,依依不舍地叮嘱他:“你在这乖乖的,听阿姨的话,我以后有空再来看你!”小星似懂非懂地睁大眼睛看着他。



等郑双龙坐上警车准备离开时,小星或许是意识到要和“临时爸爸”分别,他突然哇哇大哭,跑几步想追警车,被工作人员拦住。


“说实话,心里挺不舍的。”郑双龙百感交集地说,虽然相处仅14天,但在短暂的相处中,小星和他从生疏到亲近,从一开始需要郑双龙一口口喂饭,到现在自己也会勉强端着碗吃几口饭,让郑双龙倍感欣慰,他以后准备有空就带上礼物去探望小星。




来源:广州市总工会综合自广州市卫健委、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平安广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广东工会融媒体中心
编辑:兰兵
审核:李冠杰
审发:苏晨

觉得有用点赞、点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